玩電子遊戲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。但又有誰會認真對待遊戲,用哲學來思考這玩意?有多少人意識到理解遊戲其實就是理解當代社會與生活?
精神分析理論指出,「我的慾望總是他人的慾望」。在遊戲中,玩家幻想著成為遊戲角色,玩家的白日夢其實是他人的白日夢。想想在玩Monster Hunter時,當玩家啟動電子遊戲機,執起操作手柄,展開遊戲世界的夢幻冒險,一部玩樂機器就裝配完成,玩家已經成為由cybernetics操控的cyborg。玩家與遊戲裝置的連結,意味著玩家的無意識與遊戲世界的無意識相互扣緊,遊戲藉此教會我們什麼是值得幻想的,什麼是可以被慾望的。
本講座藉助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電子遊戲如何運作,也會從獨立遊戲帶有自我反省的角度反觀今天的電子遊戲活動,最後以哲學史上對「遊戲」的討論,來反思「玩樂」(play)的意義如何與電子遊戲大相徑庭。
活動詳情
另請參閱<活動條款及細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