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不可教

學不可教

2020年12月17日(四) 至 2021年4月30日(五)
10:00 - 18:00
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
上環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
查看地圖
免費
活動內容

受疫情影響,請關注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社交媒體,以知悉展覽的最新開放時間及相關活動的安排。

《學不可教》探討1950年代至2000年代中國藝術教育的轉變,展覽聚焦於六位藝術家的經歷,他們曾於浙江美術學院就讀或任教,是該校來自三個年代的師生。該學院於1928年成立,可算是現代中國最早的一所美術學院,現名為中國美術學院。展覽探索藝術家在不同年代的求學歷程,並就他們所學如何影響日後的傳承,提供解讀脈絡。展覽包括罕見的藝術品和文獻資料,以及參展藝術家,即鄭勝天、金一德、張培力、耿建翌、陸揚和蔣竹韵的訪問片段。

在文化大革命後當年活躍於運動中有不少浙江美術學院的畢業生,包括張培力和耿建翌。張、耿二人於1984年和1985年先後從浙江美院畢業,他們在老師鼓勵下,嘗試挑戰社會現實主義藝術訓練的界限,創作出的作品卻被保守派批評為「太著重個人主義」。

張培力和耿建翌的老師當中,要數金一德和鄭勝天最具影響力。他們於1950年代修讀藝術,當時中國藝術教育深受蘇聯影響。1960年代初中蘇決裂,一些中國藝術家在東歐及拉丁美洲藝術中尋找新靈感。然而,藝術教育只經歷短暫的自由。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,藝術只能作為政治宣傳工具。1976年文革結束,在極端政治運動後幸存的藝術家,即成為新時期革新藝術教育的主導力量。金、鄭二人即屬此輩人物中的翹楚。

步入千禧年代,中國受惠於全球化,經濟飛快增長,繼而帶動了社會轉型,大學教育亦相應擴張。中國藝術學院的新媒體藝術系於2003年創立,成為塑造當代藝術教育的先驅。張培力為該系系主任,而耿建翌為學系中傑出的藝術教育家。經過七年的運作,學系畢業生超過300人,包括活躍於當今藝壇的藝術家陸揚及蔣竹韻。

《學不可教》為中國藝術教育史增補缺漏,在教學法層面追蹤六位藝術家之間的傳承脈絡。縱然浙江美術學院提倡創新多元,自1930年代起啟發不同世代的藝術家,但其行政及教育政策自1950年代起遭受極端政治運動主導。展覽探索六位藝術家如何在困難環境下開拓實驗空間,他們的創作風格和方法縱然迥異,但此展覽透視出教育背景如何揭示藝術態度的傳承,及在常規中國藝術史論述中展現複雜面向。文獻庫圖書館現暫時關閉直至另行通告。

活動詳情

您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