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社區中心內嘅藝術小組?即係做勞作吧!」
「小朋友已經坐唔定,邊度有耐性創作藝術?」
「藝術家未必認識SEN兒童特質,秩序都攪唔好,如何帶組呀?」
~~~你對藝術介入SEN方法,是否仍然停留以上印象?或者,我們有新的方式,讓藝術跟孩子同行成長!
*** *** *** *** *** ***
賽馬會「藝術有SENse」計劃以視覺藝術作平台,透過本地藝術家與社工導師的合作及引導,讓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兒童及青少年,按其能力和喜好參與創作及表達自己,發揮自己獨有的成長特質。
計劃已進行超過一年,在探索介入方法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調節,尤其在掌握SEN孩子的不同個性及專長方面,銳變的過程也為計劃內的藝術家帶來不少啟示。
這一節的線上分享會,就是希望將我們的階段性發現,與視覺藝術界別及社工同工分享,然後集思,在SEN特質與視覺藝術手法的不同面向,尋找平衡發展。分享會亦特邀擁有SEN家長身份的插畫藝術家阿高Ahko分享經驗。
分享會將以網上Facebook Live直播(http://fb.me/jcartsmakesense)及Zoom形式進行,並設有問答環節。
記住到時預留時間,一起在線上互相打氣!
*** *** *** *** *** ***
#活動詳情
日期:2021年2月24日(星期三)
時間:下午3:00至4:30
活動專頁:https://fb.me/e/14jg3WUNV
分享會以網上Facebook Live直播及Zoom形式進行,並設有問答環節
#分享者
白雙全先生(計劃藝術顧問)、梁惠茹姑娘(計劃社工)及阿高Ahko (SEN家長、漫畫家)
#Zoom預先登記
https://forms.gle/uKf5TAxPkm6AwECX7
#內容探索
1)SEN特質與視覺藝術的關係
2)「藝術治療」與「藝術作為治療」的不同角色
3)藝術家在參與過程中對自身的懷疑、理解及頓悟
4)社工與藝術家如何在藝術小組中協作
#適合以下人士參與
1)不同社福機構的社工同工:現有提供服務予SEN兒童及家庭
2)藝術工作者:有興趣了解如何運用藝術手法,與社福機構合作探索出路
3)SEN家長(主流學校就讀):想了解如何以藝術手法發掘孩子潛能